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媒时评】聚力谋发展 提质谱新篇——长春大学三届三次教代会侧记

[复制链接]

70

主题

109

帖子

5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1:0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跫音正响,三月的春帷已揭,早春的长春大学校园里泥土刚刚翻新完毕,一切都充满着蓄势待发的力量。3月28日,是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的日子,全校教职工代表怀揣着对学校发展的期待和身为代表的神圣使命,齐聚一堂,共同为建设长大“质量提升年”献言献策。每一个提案,都凝聚着教职工代表对学校深沉的寄托,每一句建言,都是代表与全校教职工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关键词:厉害了,我的校

国歌奏响,全场起立,伴随着庄严肃穆的气氛,校长李志瑶作学校工作报告。

这是一份提振士气的报告——

2017年,我们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我们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我们举办了庆祝中国高等特殊教育30周年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2017年,我们关注学生成长,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丰硕成果。
2017年捷报频传,我校申报的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成功获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17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学会项目69项。文科学报在全国617家学报类期刊排名为187名,比2016年排名提升了18名,在省属高校文科排名第二位。
2017年满载而归,我校《工程图学》、《计算机网络》、《审计学基础》3门课程被立项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我校FCC车队获2017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唯一最佳新秀车队奖,创历届最佳新秀车队最高总成绩。与南台科技大学联合承办“两岸情•长大行”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交流营,这是省内首次由普通高校承办的省级两岸文化交流活动。
2017年暖意融融,学校组建“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设立“新时代传习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组建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团风学苑。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吉林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我校师生相关活动200余次。成立了多个增强师生幸福感的“健康长大”系列活动。继续开办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完成了114名残疾大学生的培训工作。在包保扶贫工作中获全省成效考评优秀等次。

这是一份指明方向的报告——

2018年,长大人继续锐意改革,提升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学校软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围绕“大楼、大师、特色、育人、民生、廉洁”几大工程不断迈进,为实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要求,更为了实现每个教职工心中的“长大梦”而永不止步!

这是一份思路清晰的报告——

2018年,我校将围绕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关注民生、新校园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细化分工。2018年对学校每个部门来说都将是充实饱满、拼搏进取的一年,质量提升,需要每个长大人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蓝图已经绘就,初心始终未变,未来一年,需要我们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向着幸福长大、美丽长大的方向迈进,向着重点大学、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行!
“展望2018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责任同在。”校长李志瑶向全校教职工代表发出深情寄语,也是我们每个长大人心有戚戚的箴言。2017的成绩我们欣慰但不骄傲,2018我们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我们深知“百年大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质量提升

2018年被确定为学校的“质量提升年”,围绕校长所做的学校工作报告,九个分会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位代表各抒己见,将身边同事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反馈,不说空话套话,直击问题中心,迫切谋求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对促进学校更高效、公平、合理的运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一言一语总关情,一桩一件暖人心。
知识没有边界,学科融合有助于科技创新,代表们纷纷提出要进行院系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李未代表说,“以机械学院为例,在一些专业性、实践性的操作上,就需要与电子信息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沟通学习。”她在带领我校FCC车队争荣誉的路上深有感触。陈晓军代表说,“我认为外国语学院还应该与经济学院和特教学院相互合作,发展手语翻译、经济翻译,进行跨学科的嫁接、融合。”代表们的集思广益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
学校的新校园建设和选址一直是师生们关切的问题,学校积极深化和推进“大楼工程”,有代表说,“要抓住时代,跟紧时代的步伐去发展。”关注民生,新校园的建设是重要一步,应切实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让师生在环境优美、音体美设施先进的校园里生活。
特殊教育我校始终走在前列,特殊教育学院建设发展三十年来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工程,“大爱善为”的特教精神和“团风”精神一样,鼓舞着我校一代又一代学子。代表们一致同意我们应继续发挥学校的特色建设,“特色为立校之本,我们要充分发挥高等特殊教育的优势,提高高等特殊教育的话语权。”
科研是大学的根基,学校未来的发展,要突出科研与教学并重,有代表说,“要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重视科研总量的横向发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现阶段我校科研发展潜力巨大,学校领导在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方面加大力度,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让青年教师在长春大学的发展中不留遗憾。李作平代表建议,“成立学校智库,既有校内学者,也有校外专家,内脑加外脑开展政策研究治学。”
西校区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是代表们关心的重点,西校区应同东校区一起发展,资源共享,实验室共用,让学校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使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充分发挥园林学院的技术支持。
加强图书馆建设与改造,进行阅读推广,重新组合,建立密集书库……
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创新人才分级培养,建设3–5个拔尖优秀人才培养实验班……
一个个提议,掷地有声,直击问题根源;一轮轮讨论,热火朝天,酝酿可行方案。2018年,希望我们能在“大楼、大师、特色、育人、民生、廉洁”几大工程领域全面提升质量,给未来交出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未来可期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长春大学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与任务,推进学校”十三五”蓝图变为现实。
“品牌特色”“关注民生”“人才培养”是本次教代会获得关注点最多的话题,也是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的问题,品牌特色是我校的对外名片,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民生是根基,关系全校教职工创事干业的氛围和动力,也关系着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功能,人才培养是一切工作的核心,不仅要培养学生传道授业,也要培养教师,筑造一体化育人体系。
我们的“团风”精神已经全国闻名,在此基础上,牢记我校“知行合一 诚信至善”的校训,打造更具有长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无论是特殊教育、网络国学还是“团风”育人,只要做好,都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关于民生工程,有代表提出要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住宿条件,严格排查学生公寓里存在的安全隐患,改善冬季实验室温度,防止学生感冒。除此之外,还要加大东西校区的资源共享力度,关注西校区的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新校园建设工程。长春大学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为,有力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党委已经制定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并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最关键位置,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校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大业中来。2017年,我们“关注学生成长”,2018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实施一体化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为学校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为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
“这次会议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是一次体现全校教职工意愿、凝聚新时代共识、鼓舞全校师生朝着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的大会。”学校党委书记赵骥民强调要充分重视教代会的作用。此次教代会,会风更加务实,形式变得更加简约,气氛却更加热烈,教职工们将学校大事小事当做自己的家事一样看重,提出了很多凝心聚力的提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个长大人心里都有一个“长大梦”,“长大梦”里又包含着一个个小小个人梦想,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更丰硕的科研项目成果、更科学的管理体制、更优美完备的校园环境,这正是“长大梦”的丰富内涵所在,让我们乘势而上,勇往直前,心中理想饱满,脚下步伐坚定,共同走向长春大学美好的明天。



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内容采写:王佳琪
素材提供:张理艳、孙娇娆、宋欣檬、夏晗
                    崔晓萍、吴超婷、徐晴、李磊
                    盛宝月、刘雅园
责任编辑:王昉

如果你有跟长大有关的故事
我们愿意做那个忠实的倾听者
无论是陈年往事,还是正在发生
不管你用文字还是图片、视频
我们会一直在线等
邮箱:395962024@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模板来自千叶设计 http://www.qianye.me